玫瑰爱情
“中世纪的宫廷爱情和《玫瑰传奇》其实只是一种文学题材,是人们对爱情的美好形态的描述。但是因为熟悉的人多了,便会觉得这是一段历史,是发生在身边人的事。而事实上,宫廷爱情是一种特殊的存在,侧重于爱情应有的本质。”
今天听到这一句,忽然恍然大悟,自己这么久以来的困惑得到了解答。我曾经一度怀疑:为什么所有的题材都和爱情相关:音乐里唱的是求而不得;小说里写的是情真意切;电视剧里演的是肝肠寸断;电影里上映的是细腻入微;短视频里是一见钟情;人们嘴里说的是风花雪月。这些作品,有些不全是爱情,却处处有爱情。
爱情那么容易遇见?好似两情相悦是一件寻常的事,每一段都可以是刻骨铭心。
我们听了太多、看了太多这样的故事,便会觉得这就是爱情,我们的生活中应该也会转角遇到爱。
我一度以为是我的生活有问题,只是不曾想这样的爱,只是文学化的概念,不是现实的反映。
文章里还提到了“侠”的民间文学里的人格概念,我从未意识到:原来“侠”不存在,它依靠的是文学和文化的力量,而不是生活中的“狭义”人士。
为什么说小说家金庸影响了一代人,人们都上山去学武术了。原来当文学化的概念被传播开来,也是会对现实的行为产生了影响。这些概念和现实,都是流动的。
观众决定了题材,而剧情也影响了观众。
宫廷爱情的概念源自于抒情说唱诗人,描述了其实的浪漫,纯洁而勇敢,对于女性尊重、痴情、衷心。
“高度专业化的爱情,其特征可以列举为谦卑、礼貌、婚外情和爱的宗教”——S.Lewis 《爱情的寓言》
所以为什么天生反骨的网友看到甜言蜜语都说是“科幻片”。
情人的文学幻梦
作者解释了我们对于爱情幻想的来源:中世纪的诗人了解上帝无限的、不可抗拒的爱,宗教里世俗的爱也同样不可抗拒。
因为现实生活中,在宫廷之外内外的人都无法满足爱的渴望,所以才有了“情人”这个角色,婚外情也被看作是追求真爱的表现。
爱情是在迷狂和痛苦的,是不可抗拒的,是快乐和痛苦的源头,是生活的最高价值、灵感的源泉以及勇敢行动和高尚生活的源泉。
”爱是一门艺术“
因为爱人,所以爱世界。
”爱情是给予而不是获得。“
这里又不得不提到我最近的灵感来源《长月烬明》这部剧了,弗洛姆用儿童式的爱比喻,成熟的爱的原则是”我爱,因为我被人爱;我在你身上爱所有的人、爱世界,也爱我自己。“这难道不是长月烬明里男主角的心路历程吗!因为爱一人,所以爱这个世界。
”神女爱世界,也爱一人。“
”因为爱一人,所以爱自己,爱这个世界。“
这两者具有相同的浪漫。
果然虽然理性告诉我不是,但偏爱drama的我,始终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。
在看完《玫瑰传奇》的故事梗概后,发现原来爱情是永恒的主题,是因为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是永恒的。
Credit to: 看理想 信仰的启示:古希伯来于中世纪经典选读:72集中世纪文学里的爱情是怎样的?|洛里斯《玫瑰传奇》